(二)作為同輩的留守兒童,他們大概會有幾種類型的分化。
第一種,知道父母出去是為了提高家裡的收入,這樣可以讓家裡老人少承受點負擔,並且能夠讓孩子在生活菜品營養豐富點,更重要是孩子能夠去更好的地方去上學,甚至定居成家。
畢竟,看著日漸繁華的城市,父母對安土重遷的執念,也逐漸淡化了。
瞭解到這個程度的,一般會儘力去把老師的學習任務完成好,並且儘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去幫家裡做一些家務。
這類應該算是“窮人還在早當家”的正麵案例了。
當然,事物總是有多麵性的,有些孩子總認為是父母不愛自己,所以拋下了自己,去過自己幸福快樂的日子了;而家裡的老人,也在安土重遷的念頭中,不理解不支援父母的選擇,從而不能夠合理地糾正兒童的認知,同時,他們基於父母“不愛子女”的觀念下,會去溺愛兒童,縱容他們的一些過分的行為,從一次撒謊,一次小偷,一次逃課,一次頂嘴,一次打架開始……幸運的是,故凡算是第一類留守兒童,他們知道要努力學習,並儘力去分擔爺爺奶奶的家務活。
恰巧的是在故凡三年級時候,爺爺在家買了幾隻白山羊,因為當時養羊還是會給家裡帶來有可觀收成的。
所以,一到放學或週末的時候,故凡就會去羊圈,帶著幾隻小羊羔,到屋後的草坡上去放羊,一來二去,故凡就喜歡了這幾隻可愛的小羊。
所以,放羊就成了故凡課後的必做活動,而且他也喜歡看著那些小羊,並跟他們聊天。
那些小羊也彷彿聽懂了故凡的話語,邊吃草,邊給予他恰到時機的回覆。
如此這般,故凡經常忘了小夥伴們,下田玩耍的約定。
幾次小夥伴們看到故凡靠著柳樹下,跟這小羊們有來有回的聊天,感覺他是不是學傻了,居然跟羊在自言自語,並大聲的笑話他,說故凡正在對羊談話,也算一個懂羊文的人了。
後麵他就多了一個昵稱,叫做“小羊娃”。
對此,他並不介意。
一如往常,故凡帶著羊羔們去吃草。
也許是因為白天課業太累了,他就在柳樹下斜躺著睡著了。
在夢裡,他坐在柳樹下托腮看著夕陽下的小羊們,它們靜靜的吃著草,不時還會排出幾粒又硬又黑的橢圓糞便;而故凡就和往常一樣,看著它們聊聊今天在課堂和課間發生的事情,並表達自己的看法。
突然一隻經常會用頭蹭故凡羊,慢慢的走了過來,怯生生的說“故凡,如果可以,後天我想去村裡的廟裡去拜一拜可以嗎?”
看到這一幕的故凡,突然從夢中驚醒了過來,他還是躺在柳樹下麵,而此時的傍晚與自己夢中的景緻無異,殘陽如血般傾灑在這屋後的土坡上,陣陣微風如母親的手,輕輕撫慰著內心些許悸動的情緒。
故凡迅速在羊群中定位到那頭跟他平時玩的很好的羊,他好奇且緊張走向那頭羊,而羊也在目不轉睛的盯著他,故凡心想“難道它真的也在等著我過去找它?
他?”
不管如何故凡還是小步且遲疑的走到羊身邊,好奇的小聲問道“你真的想去村東頭的廟裡?”
不知是羊真的聽懂了,還是逗故凡玩,它一個勁的做點頭動作,並且前蹄彎曲做下跪狀。
這下故凡嚇到拔腿首往屋裡竄,並大聲叫著“奶奶!
奶奶!
羊跟我說話啦!”
隔壁鄰居聽了說道“小羊娃,又跟你家羊,聊什麼大事了哈?”
隨後就是一陣陣大笑。
奶奶一開始習以為常的把我拉到身邊,笑問“今天小羊們又跟我們小故凡聊什麼啦?”
我既驚又惱的跟奶奶辯解“真的是羊跟我說話啦!
它還讓我帶它去村東頭的廟裡拜一拜!”
聽到這奶奶平常的笑容漸漸消失了些許,但多了分平靜“那給奶奶說說你在夢中的情景大概是什麼樣子?”
故凡趕忙興奮的描述了一下夢中的情景,以及後來夢醒之後的確認內容。
他以為奶奶會帶他一起去跟確認一下羊的真假。
但是奶奶又重拾了平常慈祥的麵容,和藹的說“今天故凡先去幫爺爺淘米、洗菜,好不好?”
雖然感覺哪裡不對,但故凡還是順從的邁著小步子,去屋裡找爺爺去準備今天的晚飯了。
當天下午,羊群是奶奶趕回家裡的羊棚的。
後來飯桌上吃飯,奶奶也冇有提起羊群說話的事情。
而這件事情,也如一粒種子,輕輕的落進故凡的心裡,慢慢的生根,靜靜的發芽。
但是,目前誰也不知道它會在何時,開出怎樣的一朵花?